合肥防雷檢測行業市場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防雷檢測市場自2016年后半年放開至今已有兩年時間,從業者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發展,市場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那么防雷檢測行業市場現場如何,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
一、防雷檢測環境分析
(一)氣候環境分析
雷電因其強大的電流、炙熱的高溫、強烈的電磁輻射及猛烈的沖擊波可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從而造成雷電災害。我國是雷電災害較為嚴重的國家,從雷電密度分布來看,我國華南地區和西南部分地區是雷電多發區,而西北地區雷電相對較少。
長期以來,雷電災害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導致建筑物、供配電系統、通信系統、電氣設備等損壞,引起火災和爆炸,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據統計顯示,全世界每年有幾千人死于雷擊事故;2009-2012年間我國雷電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達40591.53萬元人民幣。
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日益現代化,大量電子、電器和通信設備越來越廣泛地普及和應用,雷電災害逐年呈上升趨勢,其危害程度和范圍也隨之擴大,聯合國把它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因此防雷減災是人類社會必須重視的一項安全防護措施。而防雷檢測是解決雷擊安全問題、排除雷擊奉獻的第一環,非常重要。
(二)政策環境分析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把公共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列為“重點領域”;
《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明確指出氣象防災減災是國家安全服務的重要領域。
《國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2009-2020年》指出要整合現有區域性地閃定位網探測子站,形成覆蓋全國的地閃監測網,實現全國雷電實時監測信息共享。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建立國家安全體系等推動了防雷檢測市場的發展。
2015年4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的通知》,取消“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防雷產品測試”“新建、擴建、改建建筑工程與氣象探測設施或觀測場布局圖”和“新遷建氣象站現址現狀圖、新址規劃圖”等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
2016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國發[2016] 39號,取消了防雷工程資質許可,氣象局不再開展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認定申請的受理和審批
2016年10月1日頒發的《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31號令,降低了防雷檢測的進入門檻,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加入到防雷檢測市場中,防雷檢測由原來的政府壟斷行為轉向市場運行,未來也必將逐步的規范化管理。
(三)法規環境分析
隨著國家對防雷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特別是青島黃島油庫特大火災之后,國務院下令公安部、勞動部和氣象局聯合在各地成立防雷中心,主管各地防雷工作。各個行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電力、通信等部門)都陸續頒發了雷電災害防御指導意見及行業技術標準,這為防雷行業的產業化形成了早期基礎條件。
作為上世紀90年代較為先進的技術標準之一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也逐漸被我國所吸收和接納,并按照該標準對我國最早的建筑物防雷標準GBJ57-83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國家標準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2010年分別修訂過一次,形成了《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針對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的防雷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辦法了《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裂技術規范》(GB50343-2004),2012年修訂過一次,形成了《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12)。
隨著防雷市場的日益發展,防雷檢測成為重要的市場領域,并逐漸從《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脫離出來,2008年2月23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頒發了《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21413-2008),2015年修訂了一次,形成了目前實行的《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21413-2015)版本。
隨著防雷市場的不斷發展,各項技術規范也在不斷的變化和完善,這勢必將推動防雷檢測市場的逐步完善和規范。
(四)經濟環境分析
2016-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公共安全領域的投入,要穩定中求發展,這勢必給防雷減災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五)社會環境分析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全社會的防雷減災意識得到了顯著提高,更多的民眾意識到防雷減災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同時各地氣象管理機構通過開展各種科普知識講座,向民眾普及防雷減災的基本常識,有利于民眾對防雷的整體認識,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防雷市場的發展。
(六)技術環境分析
我國防雷行業企業與國內其他行業一樣,經歷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三個階段。目前我國社會正在向物聯網、智能化方向發展,這也是大安防所倡導的市場變革,產品和技術在逐步向智能化發展,防雷檢測技術目前正在發生悄然的變化,國內防雷知名企業已經實現了產品的智能化改造,檢測技術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與動環檢測系統相聯系,隨時檢測在線雷擊電流等數據,為客戶提供客觀、科學、公正的數據,該項技術正在逐步走向市場,被用戶所接收。
二、防雷檢測市場需求分析
經過不完全統計,每年防雷檢測的市場份額約計190億元,上表中不含醫院、港口等行業。上述收費標準為一般情況下的市場預測,實際市場中由于競爭等因素收費可能會低于此表標準。
三、從業者
防雷防靜電檢測市場剛剛開放,原來歸屬各地氣象局的防雷檢測部門人員紛紛轉業,以個人或企業行為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據統計,全國擁有甲級資質的防雷檢測公司約計300家左右,擁有乙級資質的防雷檢測公司超過1400家,從業人員大約為2萬人。行業從業者還會逐漸增加。
隨著從業者的增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出現了很多惡性的競爭,主要表現在:
1.無資質、超資質作業;
2.無視市場規范,隨意降低檢測收費;
3.出具虛假報告;
4.檢測人員技術專業程度良莠不齊;
5.部分區域市場未完全放開,壟斷依然存在。
造成上述種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1.防雷行業市場從業門檻降低,從業者增多;
2.檢測技術和手段單一,沒有很好地與其他檢測項目(如電氣檢測、消防檢測等)融合,形成多層次的營銷方式,導致利潤空間較小;
3.從業者對市場的判斷過于理想,短期行為較多。
四、未來防雷檢測市場的發展趨勢
(一)市場在逐漸開放的同時,會逐漸規范,目前國建正在建設“全國防雷裝置檢測單位信用信息系統”,2017年12月20日“全國防雷減災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已建立,各地氣象主管部門會加強監管力度。與此同時,住建委也會出臺防雷工程及防雷檢測管理規范,并與氣象主管部門采取聯動執法;各地民間組織的防雷檢測協會也應運而生,未來會對從業者自身的規范管理起到非常大的監督管理作用;
(二)隨著智能化、互聯網及物聯網的發展,未來會逐漸形成智能化防雷檢測,并且會集成到動環監測系統中,具有研發優勢的企業在未來十年內會占領市場;
(三)隨著檢測市場相關臨近行業的發展,例如消防檢測、建筑工程檢測等,能夠為客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會勝出;
(四)能夠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的會勝出。
綜上,防雷工程及防雷檢測市場會逐漸規范,檢測技術手段也會逐漸提高,未來能夠從“單一防雷工程商和檢測商”轉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商”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的需求。這對防雷檢測企業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專業客服為您解疑答惑